“植树问题”教学设计

[04-17 00:56:43]   来源:http://www.ketang123.com  四年级数学教案   阅读:9786

概要:)四年级下册第117页。 学情与教材分析 “植树问题”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“数学广角”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。和前几册教材一样,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。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,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,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,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,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。 教学目标 1、通过动手操作、小组合作,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,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。 2、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,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,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。 3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,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,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,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,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。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。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、泡沫条、小树模型、表格等等。 教学过程 一、 创设情境,引入新课 1、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 师:春天是个植树的好季节,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吗? 植树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啊。这节课,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。(板书课题) (课件出示)兰兰想在门前小路的一侧种上三棵小树苗来美化环境。你们能帮她设计出一种方案吗? 请学生上台用课件演示:鼠标移动书苗介绍设计方案 【学情预设:有的学生在小路两端各栽

“植树问题”教学设计,http://www.ketang123.com

“植树问题”教学设计

    设计理念
    本课通过生活中的事例,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,接触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,经历猜想、实验、推理等数学探索过程,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兴趣,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。以学生发展为本,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。注重引导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,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,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、动手操作、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。
    教学内容
    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》(人教版)四年级下册第117页。
    学情与教材分析
    “植树问题”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“数学广角”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。和前几册教材一样,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。本课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,教学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,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,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,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。
    教学目标
    1、通过动手操作、小组合作,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,并将这种规律应用到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之中。
    2、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,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,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。
    3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,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。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,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,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。
    教学重点
    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,两端都栽时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。
    教学难点
    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。
    教学准备
    电脑课件、泡沫条、小树模型、表格等等。
    教学过程
    一、 创设情境,引入新课
    1、初步感知植树方法的多样化
    师:春天是个植树的好季节,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好处吗?
    植树原来有这么多的好处啊。这节课,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。(板书课题)
    (课件出示)兰兰想在门前小路的一侧种上三棵小树苗来美化环境。你们能帮她设计出一种方案吗?
    请学生上台用课件演示:鼠标移动书苗介绍设计方案
    【学情预设:有的学生在小路两端各栽一棵,中间栽一棵;有的学生把三棵都栽在中间;有的学生从一端栽起,另一端不栽。】
    师示范给一种方案命名,其他方案请学生命名。
    结论:(1)两端都栽。
    (2)只栽一端。
    (3)两端都不栽。
    (板书)
    【设计意图:将生活中常见的植树问题,整体地呈现出来,培养学生“用数学”的意识,渗透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”的思想。放手让学生设计方案并冠名,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。】
    二、动手操作,探究新知
    1、教学例1
   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。
    (1)出示例1:六年级的学生想在全长100米的校园小路一边植树,每隔5米栽一棵(两端都栽),一共要准备多少棵小树苗?
    读完题目,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?
    猜猜看,一共要准备几棵小树苗?
    【设计意图: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。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答案,到底哪种答案对呢?留下悬念,引发思考,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。】
    (2)学具操作,初步探究
    到底谁的答案是对的呢?我们先取100米中的一小段20米来研究。
    小组合作,用学具模拟栽树。思考:两端都栽的时候,应该栽多少棵?
    学生展示学具,汇报模拟结果。
    【学情预设:学生
    汇报:每隔5米栽一棵,所以在5米,10米,15米,20米的地方各栽一棵。两端都要栽,所以在0米的地方又栽一棵,一共是5棵。】
    (3)教学画线段图
    我们用一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,用几个点来代表小树苗。这就是我们经常要用到的线段图,线段图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思考。(课件展示)
    师:这几个点除了可以代表小树苗,还能代表其他的东西吗?引导学生发现点可以表示很多物体。
    师: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哪个词语来表示呢?(间隔)
    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间隔,能举些例子吗?
    刚才在植树中,你们发现了几个间隔(数)呢?是怎么知道的?
    【学情预设:学生可能会说是数出来的,可能会说是算出来的……每一种方法教师都予以肯定。】
    【设计意图:老师呈现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: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,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。让学生利用学具模拟实际种树去检验,学生兴趣比较大,做到人人动手实践,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,并自然过渡引出线段图,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。】
    师:同学们在刚才栽树的过程中,还发现了什么?
    【设计意图: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,使学生发现植树时要准备树苗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用除法来解决。】
    (4)感知规律
    如果让你们来栽树,在这条20米的小路上,要使每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,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树?
    【学情预设:学生会提出每隔1米,2米,4米,10米,20米栽一棵。】
    出示表格,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间隔填上。
    小组合作:选择一、两种间隔,用喜欢的方法找出间隔数和棵数,填入表格中。

[1] [2]  下一页


标签:四年级数学教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范文,四年级下数学教案优秀教案 - 数学教案 - 四年级数学教案

《“植树问题”教学设计》相关文章